兩個孩子吵架互撕怎麼辦?爲何曹格太太卻能擺平孩子?

本文已影響2.23W人 

很多的人在期待二胎的到來變成了煩惱,因爲有了二胎後孩子之間就不那麼和諧了,經常會大家,甚至互撕,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做呢?有的家長認爲大孩子就該讓着小孩子,然而這樣會導致了大孩子心理委屈。有的家長認爲男孩子應該讓着女孩子,但是這樣不利於教育孩子性別平等的道理,現在是和諧社會,男孩女孩一樣好,對於生二胎的家長來說,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是最頭疼的問題,下面本站的小編爲大家分享孩子之間吵架家長應該充當的角色,其實在孩子吵架的時候家長起到了重要的調節作用,但是如何調節呢?大家一起來看吧。

 

兩個孩子吵架互撕怎麼辦?爲何曹格太太卻能擺平孩子?

爲何曹格太太能擺平孩子?

大家是否還記得曹格的一對兒女,Joe和“姐姐”Grace呢?綿媽至今還記得兩兄妹在大街上因爲一件玩具鬧彆扭吵架,Joe生氣地推倒了Grace。當大家都以爲事態要更嚴重時,結果最後卻是哥哥Joe主動跟Grace道歉,兩人和好如初,完全沒有大人介入,連爸爸曹格都是後來被別人告知才知曉這一切。

兩個孩子吵架互撕怎麼辦?爲何曹格太太卻能擺平孩子? 第2張

最近兩兄妹的媽媽吳速玲在微博曬出了一段博文:

兩個孩子吵架互撕怎麼辦?爲何曹格太太卻能擺平孩子? 第3張

文中稱兩兄妹因爲小事吵架,並雙雙跑到媽媽跟前告哦都狀,而媽媽沒有輕易下判定,而是讓兩人分別把事情描述了一遍並且要將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隨後再教導孩子凡事要先學會溝通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草草下結論。

兩個孩子吵架互撕怎麼辦?爲何曹格太太卻能擺平孩子? 第4張

作爲媽媽,吳速玲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化解了孩子間的矛盾,更是給孩子又上了一課,也難怪在節目中小小年紀的Joe和Grace能在發生矛盾後不用家長介入就能和好如初。

其實不獨兄弟姐妹間會有矛盾,當孩子開始接觸家以外的世界,認識了其他的小夥伴,不可避免地會遇上“鬧矛盾”的時候。在這種時候,家長的做法就尤爲重要了。

家長這5種做法會讓“小事變大”

 1 以暴制暴上演“全武行”

有許多家長把暴力當做解決一切衝突矛盾的方法,孩子只要與人產生矛盾,便要親自衝上去教訓對方,有時候是與對方孩子的家長來一場“全武行”,有時更會直接對對方孩子出手。這樣的行爲除了將矛盾激化,對雙方造成嚴重的肉體傷害,並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有些孩子因爲親眼目睹家長的毆鬥和謾罵而深受刺激。
前幾天在某論壇,一位媽媽發帖稱她的孩子在上海一家幼兒園裏被別的孩子欺負,隨後這位媽媽在幼兒園家長羣裏向對方家長討說法,卻得到對方這樣的回覆:“我見過很多後果,我會教育他的,我們理虧我們道歉,認錯,如果你要對我孩子做了什麼事情,我告訴你,我跟人拿刀對捅過,人捅我三刀,我捅了人五刀,你儘管試”,隨後這個家長還揚言說要約地方和這位媽媽互砍,還說週一就把這個媽媽的頭割掉,並且提醒這個媽媽她的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讓她趕緊珍惜。
家長的情緒本身會極大地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在一場“與外鬥爭”中,孩子真正受到的最大傷害大多都是來自暴行惡語的家長。很多成年人想象不出來,當他們在與一個陌生人吵得面紅耳赤滿嘴穢語甚至是揮拳撕扯時,在他們孩子的眼中是怎樣猙獰的模樣,這樣的情緒會徹底打破孩子的安全感。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過,那些看着家長與人毆鬥的孩子,都會下意識做出後退抱臂的動作,有時甚至是直接就抱住頭蹲下來,這是因爲害怕而產生的下意識自我保護。

 2 無論對錯,都要爲孩子出頭“爭氣”

許多家長“護犢心切”,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外受一點點委屈,但凡孩子在幼兒園、學校,甚至是普通的公共場所與人發生了些許矛盾,不論是非對錯,都要爲孩子出頭“爭一口氣”。
我曾遇見過這樣的事:高峯期的地鐵上,一個小學模樣的孩子不小心踩了一個陌生人卻毫無反應,當被踩的年輕人質疑孩子時,孩子身旁應該是母親的女人卻反聲回嗆年輕人“你一個大人還要去跟個小孩計較,太沒教養了!”結果就是罵架一場,而孩子始終沒有爲自己無意中犯的錯有過道歉的舉動,於是在車廂其他陌生人眼中,儼然一對“熊母子”。
家長無論對錯都想替小孩子出頭,實際上會模糊孩子的是非觀,讓孩子在犯錯後沒法正確地進行包括道歉乃至承擔錯誤後果的行爲。這樣的情況在未來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正常社交活動,甚至容易釀成大禍,畢竟今天你不管教孩子,總有一天會有別人替你“管教”ta,那後果可能比現在嚴重百倍。
而這類家長的這種行爲也常常會出現在他們孩子的社交圈中,比如幼兒園或是學校中,無視是非強出頭的父母,會給對方孩子和其他孩子留下不佳的印象,覺得當事孩子和孩子家長蠻橫不講道理,進而遠離甚至是孤立當事孩子,實在是得不償失。

兩個孩子吵架互撕怎麼辦?爲何曹格太太卻能擺平孩子? 第5張

 3 無論對錯,都要孩子低頭“認錯”

跟上一種家長相反,這類家長“三觀太正”,有時候孩子與人發生了摩擦矛盾,他們不分青紅皁白就認定是自家孩子的錯,甚至在瞭解了錯誤在對方身上,他們爲了顯示自己的正直和“教育”孩子,也會強押着自家孩子低頭“認錯”。
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會完全喪失對公正判斷的期望,甚至自暴自棄地認爲,反正即使不是自己的錯,最後也會怪罪到自己身上,那還不如坐實這種“錯誤”。長期處於家長的不公平對待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嚴重的逆反心理,如果是性格較爲外向的孩子,則可能變得更好鬥暴躁,而如果是性格較爲內向的孩子,則會變得更加沉默抑鬱。

而且這種“必然懲罰”,還會讓孩子潛意識裏學會撒謊隱瞞,即使是孩子受到欺負,他們也不願意向家長求助,而會選擇各種謊言和隱藏事實。

 4 教導孩子遇事躲躲躲!

“惹不起,我們還躲不起嗎?”
 在很多家長看來,遇事躲開是萬全之策,這種做法看似萬能,實際暗藏着很大的風險。首先這種行爲本質上就是一種完全的逃避,它暗示孩子不管遇到什麼問題,第一反應不是去思索解決方法,而是先“走”爲上,長此以往,孩子會養成凡事都逃避的習慣,再也無法通過自己的能力去解決任何問題。 
其次凡事都退讓的孩子,也容易在與人交往中給人以“柔弱”、“膽怯”、“好欺負”的印象,不僅不利於正常的社交生活,也容易讓孩子陷入更大的危險中:真的遇上壞孩子,欺凌只會更頻繁和嚴重,因爲“欺負你”是沒有風險代價的。
而且人不可能一生遇上的都是可以逃避的問題,一旦面臨躲不掉的危險,他們就只能不知所措了。

 5 鼓勵孩子遇事一定要“不吃虧”

有些家長的觀念中,小孩吵架打架是家常便飯,不管矛盾發生的原因和影響好壞都不甚在乎,但他們卻格外在乎自家孩子有沒有在中獲勝。在這些家長的想法裏,吵架打架沒錯,但是吵輸了打輸了就是錯,甚至還會因爲這個原因而責罵孩子。

這種行爲直接弱化了孩子之間口角和肢體衝突的嚴重性,卻將所謂的“輸贏”觀無形中灌輸給孩子,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有了矛盾吵吵打打沒錯,但是我絕對不能打輸!

於是許多孩子的爭端在這樣極端的扭曲中,演變爲了鬥毆,一定要分個輸贏打個你死我活!輕則雙方皆受些皮外傷,重則可能造成雙方嚴重的身心傷害,甚至可能導致孩子的死亡。

兩個孩子吵架互撕怎麼辦?爲何曹格太太卻能擺平孩子? 第6張

面對孩子之間發生的矛盾家長要如何處理才能“藥到病除”呢?

01孩子間偶有矛盾很正常

很多時候我們都放大了孩子間矛盾的程度,年幼的孩子可能因爲一件玩具或是一點小事就和小夥伴發生爭吵甚至推搡,但日常中孩子間發生的大部分矛盾都是正常的。

因爲學齡前兒童的思維發展水平還處於“自我中心”,這個時候的孩子並不能通過移情的方式來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因此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家長不要強行用成人的世界觀來直接判定年幼孩子間的是非對錯,因爲對這些孩子來說,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對的”。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先接受孩子們的負面情緒,再通過給孩子描述兩方孩子各自立場的感受,來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爲對對方造成怎樣的影響,然後再跟雙方孩子商討是否能用別的方式解決矛盾。

02家長溝通時孩子不要在場

不過有些孩子間的衝突確實不能單獨依靠孩子自身解決,這種狀況常常發生在小學中高年級或是初中以上的孩子身上,這些衝突的原因可能比較複雜,需要成年家長介入解決。
這種時候家長們應該配合老師,充分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再商討解決辦法。在瞭解情況的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一些不適合孩子當面聆聽的內容,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因此最好不要當着孩子的面進行。
但是之後商討解決辦法時,可以讓雙方孩子參與進來,也要聽取孩子的願望和意願。

兩個孩子吵架互撕怎麼辦?爲何曹格太太卻能擺平孩子? 第7張

03重視孩子遇上的長期“被欺負”

校園欺凌是家長們必須重視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應該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當發現孩子行爲有異常,例如突然對上學表現出嚴重的排斥,情緒低落或是易受驚,家長都應該及時與孩子交流溝通,以期儘早瞭解問題。
 通過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家長可以瞭解到孩子是否在學校中“被欺負”,而同時家長也需要判斷這種欺負到底是對方的隨機行爲還是長期行爲,如果確定孩子是作爲特定的對象長期地被一人或是多人欺凌,那麼家長一定要及時介入問題。瞭解事件始末,配合老師一起先嚐試私下解決
學會處理與他人的矛盾與不愉快,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會經歷的過程,而家長作爲重要的引導人,從一開始的“幫”孩子處理,到之後的“教”孩子如何處理,都需要家長自身先做出一個正確的榜樣,這樣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更健康的學習與成長環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