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抑鬱症到底是什麼引起的

本文已影響1.51W人 

不管是明星還是普通人很多人都有抑鬱在症的經歷。無論是哪種人,抑鬱症帶來的傷害和影響都是特別大的。那麼抑鬱症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抑鬱症到底是什麼引起的。本站帶來相關介紹。

抑鬱症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抑鬱症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抑鬱症到底是什麼引起的

抑鬱症可以表現爲單次或反覆多次的抑鬱發作,以下是抑鬱發作的主要表現。心境低落:主要表現爲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興趣減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鬱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常伴有自責自罪,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思維遲緩: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鏽的機器”,“腦子像塗了一層糨糊一樣”。臨牀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意志活動減退,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臨牀表現行爲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願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牀,閉門獨居、疏遠親友、迴避社交。嚴重時連吃、喝等生理需要和個人衛生都不顧,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甚至發展爲不語、不動、不食,稱爲“抑鬱性木僵”,但仔細精神檢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鬱情緒。伴有焦慮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頓足或踱來踱去等症狀。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爲。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有28.7萬人死於自殺,其中63%有精神障礙,40%患有抑鬱症。因抑鬱症而自殺的不乏名人,包括梵高、海明威、三毛、張國榮、徐行、李曉、羅賓·威廉姆斯、喬任樑等。消極悲觀的思想及自責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發絕望的念頭,認爲“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種解脫”,“自己活在世上是多餘的人”,並會使自殺企圖發展成自殺行爲。這是抑鬱症最危險的症狀,應提高警惕。認知功能損害:研究認爲抑鬱症患者存在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爲近事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障礙、反應時間延長、警覺性增高、抽象思維能力差、學習困難、語言流暢性差、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認知功能損害導致患者社會功能障礙,而且影響患者遠期預後。軀體症狀:主要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便祕、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慾減退、陽痿、閉經等。軀體不適的體訴可涉及各臟器,如噁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症狀也較常見。病前軀體疾病的主訴通常加重。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爲早醒,一般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後不能再入睡,這對抑鬱發作具有特徵性意義。有的表現爲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少數患者表現爲睡眠過多。體重減輕與食慾減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數患者可出現食慾增強、體重增加

抑鬱症到底是什麼引起的

抑鬱症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抑鬱症到底是什麼引起的 第2張

1、不良性格:自卑、敏感、膽小、看問題消極、對生活事件把握性差、過分擔心。這些性格特點會使心理應激事件的刺激加重,並干擾個人對事件的處理。

2、遺傳因素:遺傳因素在抑鬱症產生的原因上有肯定的作用,但這主要是指情感性精神病抑鬱症。抑鬱症不屬於遺傳性疾病,遺傳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對家譜的調查和對雙生子的研究。

3、不良生活事件:如離婚、重病或屢遭不幸導致抑鬱症。日常壓力對我們的身體也有看不見的不良影響,事實上可以促成大範圍的疾病,包括心臟病、感冒和抑鬱症。

4、社會環境因素:人際交往、工作壓力、家庭矛盾諸如此類的社會心理因素都可能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5、軀體疾病等:一些嚴重的軀體疾病,如腦中風、心臟病發作、激素紊亂等常引發抑鬱症,並使原來的疾病加重。此外,抑鬱症患者中有1/3的人有物質濫用的問題。

重度抑鬱症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重症抑鬱症的症狀包括心情低落、快感缺失等,快感缺失可能在診斷方面更具體。還有的症狀包括睡眠和食慾變化,精神運動行爲的變化——激越或遲緩,疲勞、無價值感或過度內疚,受損的注意力以及自殺想法等。

普通人羣也常見這些症狀,比如心情低落或快感缺失,可能高達30%或更多(例如心情低落),這些症狀並不總是與抑鬱症相關。事實上,這些症狀很容易診斷是否爲抑鬱症。在DSM-5中,κ係數大約爲0.6,>0.8更好,而0.1或0.2較弱(Am J Psychiatry. 2013; 170:59)。

然而,抑鬱症的綜合徵可靠性很差,比如會發現患者至少存在5種症狀,其中之一至少是情緒低落或快感缺失。其中κ係數可由最低的0.13至0.42,這表明,我們對這一症狀的認識並非完全準確,這可能是抑鬱症的某些非特異性表現。

ICD-10也並不比DSM-5更好(Am J Psychiatry. 1994; 151:1340)。κ係數也可能由最低值0.09至0.40,這與DSM-5幾乎一致。從綜合徵和症狀星型結構來看,即使症狀可以識別,不同臨牀醫生之間的可靠性也不一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