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對情侶能逃過網絡勸分 如何看待網絡勸分

本文已影響1.58W人 

網絡上總是頻繁地出現“勸分”現象,有人說這些“勸分”的人一個個都沒安好心,就是一羣站着說話不嫌腰疼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要麼就是一羣瞎起鬨的人。那麼如何看待網絡勸分?下面本站小編帶來介紹。

沒有一對情侶能逃過網絡勸分 如何看待網絡勸分

沒有一對情侶能逃過網絡勸分

你在網上和一個陌生人相識,約會後,你反覆揣測他(她)的心意,卻發現對方並不認真;你鼓起勇氣走進一段親密關係,卻在很多時刻感到莫名地不舒適,最後選擇退出;你和某個人戀愛多年,發現自我空間被不斷侵犯,還不如一個人的時候輕鬆……疲憊不堪的人們終於開始疑惑:“這個戀愛是非談不可嗎?”

當然不是。心理學告訴你要“離開一段讓你不舒服的關係”;約會軟件爲你提供源源不斷的備選項;視頻博主勸告你,別再“戀愛腦”,警惕“性緣腦”……

沒有一對情侶能逃過網絡勸分 如何看待網絡勸分 第2張

傳統的親密關係究竟是如何瓦解的?我們的愛又終結於何時?社會學家伊娃·易洛思在《愛的終結》一書中講述了當代的情感關係如何被消費主義文化與社會結構所重新塑造,而當下我們的個體愛情體驗爲什麼總是困難重重。

約會軟件和消費主義文化帶來戀愛開始時的“不確定”,比如約會軟件可以帶來快速的、用後即棄的性愛,也可能帶來一個“夢中情人”。但在兩種極端情況之間還存在着很多可能性。伊娃·易洛思舉了一個常見的情景例子是:一個女性的閨密們一起做着一道非常複雜、細緻的詮釋學考題,來幫助她解讀一場與男人的接觸——這場接觸無法被定義,最終解釋權也被控制在那個男人手裏。

如何看待網絡勸分

其實網友們作爲事件的旁觀者,因爲並不是當事人,所以他們對於一段感情的判斷依據以及是非對錯的判斷標準皆是出自事主筆下的描述所得悉的。

所以絕大多數的“勸分”現象都是因爲事主對自己戀人或伴侶的各種抱怨以及各種不滿情緒的宣泄導致旁觀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因此旁觀者纔會毫不猶豫地給出“勸分”意見。

沒有一對情侶能逃過網絡勸分 如何看待網絡勸分 第3張

旁觀者們之所以如此決絕果斷,一方面是因爲沒有跟事件的另一方當事人有情感的羈絆,另一方面則是因爲沒有像事主一樣付出長時間的沉沒成本(也就是長時間的感情投入)故而在做決斷時非常容易手起刀落,當機立斷。

說白了“勸分”現象的根源,其實是因爲當事人向旁觀者投射出了負面的信息,畢竟人都是習慣從自己的主觀角度出發而不是以客觀公正的視角看待問題。所以事主的描述也只是一家之言。

另外還一些人其實自己已經在心裏有了分手的念頭,但卻因爲缺乏勇氣,所以猶豫不決。這時他們急需要有人幫他們堅定信念,所以旁觀者在捕捉到事主心裏的想法後,於是簡單粗暴的替事主做了決定——那就是分手,但其實這個答案也不過是替事主把內心的想法宣之於口,所以這個時候旁觀者只是無形中充當了壞人的角色而已……

畢竟在這世上還有什麼方案是比分手更高效更快捷,猶如絕緣一般迅速解決掉男女之間斬不斷理還亂的糾葛關係呢?所以旁觀者纔會第一時間提出來。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更多精彩請繼續關注小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