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己知道該吃什麼

本文已影響1.2W人 

兒童時期最易出現營養問題。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並存,不良的飲食行爲和習慣是導致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人類飲食習慣和行爲形成的關鍵時期,但又被忽視的最佳干預期—學齡前期,以幼兒園爲基礎,以兒童及其家長爲對象,以兒童飲食行爲爲爲核心干預,將早期營養教育融入啓蒙教育,使兒童形成基本的營養觀念,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終身受益。最近,安徽醫科大學幼兒園開展早期營養教育研究包括營養飲食和宣傳基金課題研究。據安徽醫科大學副教授高永清介紹,兒童營養在特殊人羣營養中處於特殊地位,在營養領域受到重視。在我國,現階段的兒童多爲獨生子女,特別在城市,其在家庭中所擁有的特殊地位和其本身的營養特點,決定了該人羣最易出現營養問題。綜合國內外多年的研究,兒童時代容易發生的營養問題包括生長髮育遲緩、身體矮小、各種營養不足等營養過剩、體重過重、肥胖、食物結構不合理引起的齲齒、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等。近年來,人們注意到,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是兒童時期危險的暴露和疾病的持續,成年時期癌症死亡率與兒童時期熱能的攝入有關。雖然國內外有些研究者已經對心血管疾病、貧血、肥胖等營養問題進行了干預研究,但由於這些干預措施多是針對具體的營養問題,往往爲了糾正某種營養問題而帶來新的營養問題,如,爲了預防心血管系統疾病,提倡多食蔬菜和水果,卻帶來因過量飲用果汁引起的身材矮小、慢性非特異性腹瀉,或因果汁中碳水化合物過多而導致的體重過重、肥胖。

讓孩子自己知道該吃什麼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家庭經濟條件已不再是引起兒童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營養不良等多由不良飲食行爲引起。由於家長的溺愛、食物作爲獎懲的工具、夥伴和媒體的影響等,孩子們形成了偏食、挑食、喜歡零食、不吃早餐、早餐熱能和蛋白攝入不足或營養搭配不合理等不良飲食行爲。研究發現,在影響兒童飲食行爲的因素中,母親和幼兒教師的營養知識和父母的飲食行爲最爲顯着。孩子的飲食主要取決於父母,父母是飼養方式和補充方式的主要決定者(佔95%),53.4%的父母爲孩子準備食品,父母的不良飲食行爲對孩子有很大影響。有些家長不清楚其子女每天應該吃什麼、應該吃多少,他們渴望獲得這方面的知識和指導;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中也較少涉及兒童營養及飲食行爲的知識。

目前爲止,飲食干預和健康教育多在中學階段進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我國衛生部1990-1995年在我國農村實施兒童營養和改善項目,青海省工作證實,在貧困地區實施營養教育是改善學齡前兒童營養情況的有效途徑,但教育對象是兒童家長和主要護理人員。美國幼兒保育機構實施的營養教育已經上升到法制化管理階段,專家認爲我國也應該參考資金。

高教授認爲,宏觀上對影響健康的因素進行綜合干預是歐美等發達國家預防醫學發展的趨勢。因爲到了初中階段,不良習慣已經養成,並且具有頑固性,再加上初中階段學習任務重,在初中生中開展健康和營養教育往往收益不佳。幼兒期和學齡前期是習慣成型的關鍵時期,從行爲、心理和社會學角度來說,這一時期形成的習慣具有一定的“頑固性”,往往影響人的一生。而家長,特別是幼兒教師在兒童飲食習慣的形成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的學習負擔不重,在其生理、心理等方面具備受教育的條件,獨生子女不聽監護人的話而相信監護人,更早的營養教育創造了條件,營養教育從娃娃抓起,從幼兒園抓起,具有重要意義。隨着幼兒托育機構從管理型向管理教育結合型的轉變,爲開展兒童早期營養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課程,此時將營養教育有機結合到早期啓蒙教育中,不影響正常教育,傳授營養知識,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比在中小學開展這種教育效果更好。

該研究項目將在幼兒園,將早期教育與啓蒙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多種形式,通過家長和幼兒教師對兒童的飲食行爲和飲食習慣施加影響,使兒童在這一時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終身受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