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喝水好不好

本文已影響1.69W人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白天都要喝很多水以便補充水分以滿足身體需求。如果,按人體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約1500毫升,再加上從糞便、呼吸排出和從皮膚所蒸發的水,我們總共要消耗約2500毫升水。而人體每天能從食物中和體內新陳代謝中補充的水分卻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大約8杯水才能滿足身體的正常需要。一般人晚上不敢喝水,但是睡前需要喝水嗎?

睡前喝水好不好

一般人爲何夜晚不喝水?

同樣,平時我們也可能感覺到了,正常人夜晚一覺睡到天明,一般是不喝水的。這是爲什麼?常識的解答是,人在睡覺時感覺不到飢餓和口渴,當然用不着喝水。但是,這無法回答另一個問題,即使人在半夜醒來也不覺得渴而不用喝水,這又是爲什麼?

而過去,人們已經知道,人在夜晚不喝水可能與某種激素有關,也就是抗利尿素(又稱加壓素)。因爲人在睡眠時抗利尿素在血液中的濃度較高。這就能解釋部分原因。抗利尿素顧名思義就是不讓尿排出過多,以保持體內較充足的水分。但是,爲什麼夜晚人體中的抗利尿素濃度會較高呢?過去,沒有人知道原因。

近日,加拿大蒙特利爾麥克吉爾大學衛生研究中心的神經生理學家通過研究結果提出了一個假說來解釋人們晚上感覺不到口渴從而不喝水的行爲。人體的生理節律系統,或稱生物時鐘調控着水的需求。生物時鐘對夜晚人體水分調控的過程是,感受水含量的細胞刺激能釋放抗利尿素的細胞釋放抗利尿素,再讓身體在睡眠時保持充足的水分。

也有人需要夜晚喝水

認爲生物鐘和抗利尿素是調節人體夜間水平衡的一種神經迴路,而且與此相似的神經迴路還有好些,如飢餓、嗜睡,以及其他與生物節律相關的生理活動。當然,這需要以後的研究來證實,如果能證實這些相同的生物鐘神經迴路,也將最終證明人類的夜間不喝水確實是因爲生物鐘與抗利尿素聯手調控的。

但是,一般人夜間不喝水並不意味着另一些人在夜晚的水分剛好是充足的和有益健康的,例如一些心腦血管病人和部分老年人,如果整夜不喝水,他們血液的黏稠度會增加。如果血液過度黏稠濃縮,則容易導致血栓形成,誘發腦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據統計,腦血栓絕大部分是清晨起牀時發生的,因此,專業人員認爲這可能是夜間未補充水分所致。

過去已經有一些研究證明,老年人和心腦血管病人晚上喝水比不喝水更有利健康。例如一項研究是對男性老人分組觀察,一組半夜起來喝250毫升白開水,另一組一覺睡到天亮,夜間不飲水,然後分別測定他們的血液濃度。結果是,喝水的一組老人血液濃度明顯降低,發生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險隨之下降。而夜間不喝水的一組老人血液黏稠度較高,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病。

因此,無論是心腦血管病人還是老年人都應當在夜晚起牀時適當喝一杯水,以稀釋血液濃度,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機率。而且,即使在白天,由於老年人口渴中樞對缺水的反應不靈敏,老年人還要做到不渴時也要常喝水。現在,專業人員強調,即使是一般人也不應等到口渴時再喝水,而應主動在不渴時也喝水,這纔有利於健康。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還應遵循一個喝水的原則:睡前半小時、半夜醒來、清晨起牀後喝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