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天時之變,四季養生

本文已影響1.28W人 

從中醫傳統的理論來看,季節不同,對人體各方面的影響也明顯不同。四季養生強調人必須遵循天時變化,來調養精神、飲食與起居,達到保養精神和元氣、避免病邪侵害、健康長壽的目的。

循天時之變,四季養生

簡單地說,四季養生就是根據季節不同而採用不同的養生方法。四季養生是天人合一大整體原則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具體的實踐內容之一。五臟各有對應的季節,肝對應春天、心對應夏天、肺對應秋天、腎對應冬天。所以,根據季節的不同,每一個臟器的養生調理側重點也應該有所不同。
  春生,早睡早起精神好
  春應肝而養生。《黃帝內經》說,“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既然肝臟對應的是春天,春天養生自然應該以養肝爲主。“春三月,此爲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於而勿奪,賞而無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爲寒變,奉長者少”。
  春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是陽氣初生且逐漸轉旺的時節。在五行上春季屬於“木”,此季多風。春季人體陽氣漸趨於表,皮膚舒展,人體循環系統功能加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增加,所以說春季是陽氣升發的季節。
  因此,春季要保持心情愉快、舒暢,要喜愛大自然的一切,早睡早起,多到戶外活動鍛鍊消除春困。使自己的情志和身體與春季萬物生髮之氣相和諧,這樣人體的肝氣才能調和暢達,使周身氣血和暢、五臟和平。
  夏長,晚睡早起多運動
  夏應心而養長。《黃帝內經》說,“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既然心對應的是夏天,夏天養生自然應該以養心爲主。“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爲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萬物繁茂秀美,陽氣旺盛,是長養萬物的季節。在五行上夏季屬“火”,因此,氣候炎熱,陽氣旺盛,人體消耗增大。人們往往精神不振,注意力難以集中。年老體弱者更覺得無精打采,懶散貪睡。所以夏季要早早起牀,活動、出行避開午間的炎熱,還可選擇午睡來保持精力旺盛,使身體得到緩衝。在情志上要保持精神愉快、澄和心神,切忌發怒,以使人體氣機通暢。可多做一些室外運動,但要避免烈日下暴曬,以防大汗淋滴而中暑。
  秋收,早睡早起斂神氣
  秋應肺而養收。《黃帝內經》說,“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既然肺臟對應的是秋天,秋天養生自然應該以養肺爲主。“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道之則傷肺,冬爲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西風颯颯,燥氣當令,自然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是陽氣漸退、陰氣漸長、萬物收穫的季節。起居作息應做相應調整,早睡順應陽氣之收,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過。
  長時間睡眠後期,腦血管中血流速度越來越慢,容易形成血栓,適當早起可以預防腦血栓之類的疾病。心情要保持安寧,收斂神氣,而不是神思外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季的氣候特點,才能保持肺氣的清肅,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冬藏,早睡晚起保陽氣
  冬應腎而養藏。《黃帝內經》說,“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既然腎臟對應的是冬天,冬天養生自然應該以養腎爲主。“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存,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爲痿厥,奉生者少”。
  冬日北風凜列,天寒地凍,草木凋零,昆蟲蟄藏,生機潛伏,陽氣內藏,是萬物蟄藏的時令,人體陽氣自然也潛藏於內,陰精充盛,正是人體養藏的最好時機。所以冬季要順應冬季晝短夜長的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於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待日出而作,以避寒就暖,使人體陰平陽移。在一年四季當中,冬季就相當於一天中的夜晚,應該多休息一些。
  總之,人體必須順應自然四季變化的規律,保持機體與自然的平衡,才能滿足身體的各種生生理需要,進而減少疾病的發生,順利安康地度過一年四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