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伴癌綜合徵

本文已影響1.54W人 

胃癌伴癌綜合徵是胃癌細胞直接或間接產生特殊激素和生理活性產物的特殊臨牀表現,與機體各系統有關。不是腫瘤本身浸潤、轉移和機械作用的表現。癌症診斷前,有時全身表現,其程度比癌症爐嚴重。因此,研究這些表現對胃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高存活率、明確癌症的生物學行爲、評價治療效果、推測預後等具有一定意義。其特殊臨牀表現種類繁多,大致總結如下系統。

胃癌伴癌綜合徵

一、皮膚粘膜和締結組織表現:

1、瘙癢、瘙癢。它可能對皮膚對非特異性毒素(包括癌毒素)或過敏原(包括致癌物質)的反應。瘙癢可能是癢疹。40歲以上有性瘙癢者,應考慮是否有惡性胃腫瘤。

2、帶狀皰疹。癌症患者帶狀皰疹的發病率是普通人的2倍以上。老體弱的胃癌患者經常伴隨這一點。有些是癌症腫脹的前驅症狀。

3、皮膚炎。皮肌炎患者惡性腫瘤的發病機會比普通人高5~7倍。特別是40歲以上的男性容易患病。皮膚炎患者,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應該高度警惕胃癌的發生。

4、黑棘皮病。又稱黑色素角化病。臨牀上分爲良性和惡性。惡性黑棘皮病,多伴體內消化道腺癌,常見於胃癌。黑棘皮病在出現在癌症確診前,是確診胃癌的早期線索。這種皮膚病有一定的特點,皮膚逐漸呈淡褐色,出現乳頭肥大或乳頭狀瘤,發生瘙癢性色素沉着柔軟的疣狀病變,皮膚皺紋過度角化,經常對稱地發生在腋窩、頸部、會陰、生殖器、股內側)的臍和肛周,癌症惡化

5、紅皮病或剝離性皮炎。胃癌伴紅皮病患者表現爲全身皮膚紅、脫屑。

6、Bown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皮膚和粘膜上有明顯的鱗片狀痂皮損,類似於銀屑病和溼疹,稱爲Bown病。幾年後,一些人最終胃腸癌腫脹。

二、內分泌與代謝

1、甲狀腺激素的變化。胃癌者T3和T3/T3比值下降。T3升高的原理還不清楚,可能與飲食少,能量不足,可能會抑制5的脫碘酶活性,使T4儘量與T3代謝有關。T3活性低,對胃癌引起的能量失調有利。胃癌經手術切除治療後,升高的T3恢復正常,T3的測定有助於觀察手術療效。T3/T3值的測定可以作爲術前預測癌症是否轉移的參考指標。

2、雌激素升高。一些胃腺癌患者血漿可以測量絨毛膜促性腺分子,但大部分沒有活性,沒有特殊表現。

3、皮質醇增多症。偶見於胃癌及其他內臟腫瘤,多發於男性。該綜合徵與腫瘤其他症狀同時存在,腫瘤症狀發生後出現,腫瘤診斷前3~4周出現,腫瘤手術切除或有效治療,可緩解皮質醇增多症。

4、類癌綜合徵。胃類癌產生不典型的類癌綜合徵,主要造成骨轉移。類癌綜合徵被認爲是腫瘤釋放大量羥色胺的原因。

三、神經肌綜合症

可導致非轉移性神經疾病,又稱副腫瘤綜合症。同時有肌肉病變的,稱爲癌性神經肌病。約3%的男性胃癌和13%的女性胃癌患者有神經肌系統異常。常見的臨牀徵是亞急性或慢性多遠端感受運動性神經病。病情嚴重不同,該病常出現在癌症前,偶爾可以自然緩和或復發。手術切除腫瘤對周圍神經病變有治療作用,但用皮質激素治療後有改善。有些人認爲神經肌病的發病機制還不清楚,與自身免疫機制有關。

四、副腎病綜合徵

是指腫瘤伴有腎病變而不是腫瘤的腎轉移,是腎靜脈血栓形成和腎澱粉樣變性。胃癌常有這種綜合徵。其病理表現爲膜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炎以腎病綜合徵爲主要表現,腫瘤切除或治療後症狀消失,復發時出現蛋白尿。

五、血液病綜合徵和心血管表現

1、慢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癌症患者伴有貧血,不一定有轉移。慢性出血和腎損傷常常是中等正色素細胞性貧血。血紅蛋白少於80g/L,出血、營養不足導致紅細胞生成障礙,紅細胞壽命縮短溶血增加等情況較多。

2、胃癌伴有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DIC發病機制不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MAHA)患者多爲中度DIC。癌症患者的另一個表現是血循環中有壞死的腫瘤細胞,也可能發生DIC。

3、類白血病反應。胃癌可伴有淋巴性白血病反應或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白血病反應。原因可能與腫瘤大量壞死或腫瘤毒性物質釋放或惡性病竈傳播有關。

4、周圍靜脈血栓形成和靜脈炎。惡性腫瘤患者具有普遍的止血功能異常,10%~30%的患者可以併發血栓。主要是由於腫瘤組織產生某種凝聚物質,很多癌症伴有凝血和溶血纖維蛋白機制的混亂。年齡在40歲以上,伴有貧血的人,必須懷疑胃癌的可能性。切除原發性腫瘤後,靜脈炎經常可以控制,但有該病變者,預後不良。

5、非特殊血栓性心內膜炎伴多器官梗塞。這種症狀的原因不明,但也認爲與血管內的凝血和溶血有關,血纖蛋白在心內膜中積存成疣狀血栓,導致冠狀動脈和四肢的動脈栓塞和猝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