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兒童教育的五個典範

本文已影響2.99W人 

從小培養責任感

國外兒童教育的五個典範

教育典範:1920年,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說:我沒有賠償人的錢。父親說:我先借給你,一年後還給你。從那以後,這個少年每週末、假日都在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於賺了12.50美元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是後來成爲美國總統的里根。他回憶起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承擔過失,知道了什麼是責任。

父母教育孩子從小就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不要爲孩子承擔一切。否則,孩子的責任感就會減輕,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適當應用期待效果

教育模式:愛迪生小時候被班主任老師認爲是最笨的學生。但是,他的母親認爲老師當面罵學生笨蛋,正好說明了老師自己的無能。她把愛迪生接回家,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並千方百計鼓勵愛迪生多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愛迪生之後能夠成爲世界聞名的大發明家,離不開母親的教育和適當的應用期待效果。

點評:父母的期望應當與子女的實際情況相適應,並且要結合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抓住才能的敏感區

教育模式:19世紀着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小時候,有一次父親畫靜物寫生,對象是插入秋羅的花瓶。麥克斯韋的筆下,花瓶是梯形的,菊花變成了大小的圓圈,葉子用奇怪的三角形表示。細心的爸爸立刻發現麥克斯韋對數學特別敏感,開始教幾何和代數,培養數學才能。

發育正常的孩子在5、6歲時對某方面表現出非常敏感和強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時捕捉孩子的“敏感區”,順勢予以引導,爲孩子的成纔打開通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